灰樹花多糖
灰樹花
人類對灰樹花的探索與認知經歷了數個世紀,據說早在1個世紀前《日本野史》中已有對灰樹花的記載。1603年,統一日本的一代梟雄德川家康征戰中不幸患疾,眾御醫束手無策時, 野生真菌灰樹花(舞茸)卻讓他起死回生。從此,灰樹花被日本皇室指定為宮廷專用貢品,平民不得據為已有,灰樹花成了日本“宮廷國寶”。
1709年,日本人貝原益軒的《大和本草》(與中國的《本草綱目》齊名)中收載了灰樹花,灰樹花首次載入史冊。1834年,日本人本坂浩然的《菌譜》首次記載了灰樹花“潤肺保肝,扶正固本”的藥用價值,使其在醫學方面的功效再次得到認可。
二次大戰時,日本廣島、長崎同時遭受原子彈襲擊,被核輻射感染的當地日本人幾乎無一幸免的患上了“原子彈后遺癥”!日本政府傾其國力進行抗癌秘密研究,期望找到“原子彈時代的解藥”!日本科學家首先瞄上了中國的仙草靈芝,然而對于強烈的原子彈級輻射,靈芝也無回天之力;于是他們又寄希望于廣島盛產的松茸,期望有所突破,結果還是失望!
日本政府指定抗癌專家組對上百種具有抗癌作用的真菌做了嚴格的對比試驗,終于發現百年宮廷貢品、深山野生菌灰樹花,各項抗癌指標和功能都表現得鶴立雞群!日本科學家終于發現了這朵鮮為人知的抗癌奇葩!
灰樹花的生物學特性
灰樹花(Grifola frondosa)是一種藥食兩用真菌,在分類學上屬于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樹花菌屬。灰樹花還有很多異名,有些著作稱之為貝葉多孔菌(ployporus frondosus),河北叫栗子蘑、栗蘑,四川叫千佛菌,《福建通志》中稱為重菇,而當地群眾把它叫做蓮花菇,北京市延慶縣東山地區稱之為甜瓜板,還有叫奇果菌或葉奇果菌的,日本人稱“舞茸”,美國稱之為“雞林”。我國較早的權威專著《中國的真菌》稱其為“灰樹花”,由此“灰樹花”成了比較通用的漢語名稱。
灰樹花子實體肉質,由多次分枝的菌柄和匙狀、扇狀或舌狀的菌蓋重疊而成,菌蓋寬2-7厘米,呈灰色至淡褐色。菌肉白色,厚1-3毫米;管孔延生,管口多角形,有細纖毛或絨毛,老熟后漸變光滑,有入射狀條紋,邊緣薄、內卷;菌管長1-4毫米,每厘米有20-30個,與菌柄延生?;覙浠ㄊ且环N中溫型、好氧、喜光的木腐菌,夏秋季發生于櫟樹、板栗、青風櫟等殼斗科樹種及闊葉樹的樹樁或樹根上,造成心材白色腐朽,木質部成了灰樹花的主要營養源。海拔800米以上,日降水量達200毫米的年份,灰樹花發生較好。灰樹花在不良環境中形成菌核,菌核外形不規則,長塊狀,表面凹凸不平,棕褐色,堅硬,斷面外表3-5毫米,呈棕褐色,半木質化,內為白色。子實體由當年菌核的頂端長出。
《中國常見食用菌圖鑒》(張光亞編)稱:灰樹花子實體肉質,有柄,柄多次分枝,重疊成瓦狀…;菌蓋扇形至匙形,灰色至灰褐色…;在云南、西藏、四川、廣西、河北、吉林有分布。幼嫩時可食,香味濃郁…;具有防癌、抗癌的效果,其熱水浸提液對小白鼠艾氏癌的抑制率為98%。
灰樹花的營養成分
灰樹花子實體肉質脆嫩、口味鮮美、香味獨特、營養配比合理,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維生素及礦物質含量豐富,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多營養的珍貴食品。
據報道(中國食用菌,1998),灰樹花干菇約含蛋白質31.50%,脂肪1.70%,碳水化合物49.69%(其中粗纖維10.70%)。農業部質檢中心、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分析了100克灰樹花子實體干品所含的營養成分并與其它常用食用菌作了比較,結果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到,灰樹花子實體蛋白質含量比較高。
食用菌名稱 |
蛋白質 |
脂肪 |
碳水化合物 |
粗纖維 |
灰樹花 |
31.50 |
1.70 |
49.60 |
10.70 |
進一步分析灰樹花蛋白質中氨基酸含量,發現必需氨基酸含量都比較高,而其中色氨酸含量竟位居我國《食物成分表》中1358種食物的首位。一般食物的色氨酸含量都很低,因此灰樹花與其它食物共食時,可以起到蛋白質互補作用,使氨基酸比值更接近人體需要的模式,從而大大提高蛋白質的生物價值。
灰樹花子實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E含量特別高,為109.7mg/100g,從我國《食物成分表》中記載的1358種食物的維生素E含量來看,灰樹花子實體位居第二。
另外,灰樹花子實體微量元素鈣、鐵、鋅、硒等的含量明顯也高于其他食用菌。
上一篇:多糖
下一篇:灰樹花多糖的藥理作用(一)